发布时间:2025-04-05 08:11:57 来源:一线新闻网 作者:柳影
大家好,我是家庭教育指导师果妈~虽然老师说过好几次,让家长不要太注重分数,但是果妈发现,在孩子考完试之后,家长们还是不可避免地在比较成绩。前些时候期中考试了,在家长群内,有一位家长谈到自家孩子的成绩,大致意思是一年级还考不到90分,这以后,不妥妥的学渣吗?然后,家长们开始讨论了起来,其中这几句,果妈真的是印象深刻:“我们家考了好几次100了,所以我啥都不管,只管做好后勤,给他收拾收拾书包,打扫一下桌面啥的。”“我们家成绩不稳定,一会儿九十多,一会儿只有七十多,我和他爸都说,以后低于90分,都不给签字!”“我们家成绩也不好,都是7、80分,每天加练,还哭着说不想做作业,就这成绩,还有脸哭,还有脸不多做作业?”分数,有那么重要吗?有,毕竟以后考高中、大学,都是要看分数的。但是,对于一、二年级的孩子来说,分数,相对而言,真没那么重要。这些习惯,对于一、二年级的孩子来说,才是重点。01 分析试卷的习惯其实考多少分不重要,重要的是,孩子是否重视了考试,是否分析了自己错在哪里,是否知道了自己后面努力的方向。对于一、二年级的孩子来说,因为超前学习+内容简单+试卷简单的缘故,孩子们的分数都是接近的。有一次开心果班上的语文考试特别简单,班上有20多个100分。也有一次数学考试很难,班上只有2个100分,90分以上的也只有十来个人。所以,看分数,没意义。有意义的是,分析。比如开心果语文考试,无论是98,还是88,发现前面基础题都没什么问题,问题都在后面的阅读理解题。她甚至有时候不太明白,一道小题,需要去哪里找答案,还在自己凭空想象一个合理的答案。所以,为了提升阅读理解能力,我们开始了阅读理解的专项练习,说实话,效果也很明显。对于孩子来说,自我分析试卷的能力和习惯,一定要有,有了这个习惯,孩子才能不断自我总结,自我提升,到了高年级,也不需要家长多操心分数了,因为孩子会自己操心了。02 学习的各方面习惯学习层面的习惯,更多了:写字、读书、学习态度、时间规划、是否拖拉等等。学习习惯培养好了,孩子自己的后劲儿,才会足:写字的时候,字要端正,一笔一画不能图快;写错了,要用橡皮擦干净,保证卷面的清爽整洁;学会安排自己做作业的时间,并尽量在计划时间内,完成所有的任务;每天或每周安排好阅读的时间,养成阅读好习惯……学习各方面的好习惯,其实也是孩子对学习的一种态度,态度好了,孩子差不到哪里去,态度不好,孩子现在在可控范围内,家长还管得住,以后进入青春期,家长便很难管了。这个学习习惯方面,也包括了时间管理能力、自律性等,家长应该着重培养。03 自理能力的习惯一个只会学习,却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,未来会如何,不知道。但至少,现在,家长每天会催着孩子起床、穿衣,催着写作业,每天嫌弃孩子丢三落四,隔三岔五要往学校送东西……每天,都很嫌弃。其实,孩子的自理能力真的很重要,因为,自理能力,也是自律的开始。家长要做的,其实很简单:舍得,然后带着孩子一起做。舍得:舍得孩子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。带着孩子一起做:孩子不会收纳整理,那么家长就教一教,引导一下。比如,睡前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拿好,和孩子说好,第二天早上闹铃响了,就自己起床穿衣服,再去刷牙洗脸。如果孩子磨蹭,别催,让他迟到。只要家长舍得让孩子迟到一次,那么,孩子便知道为何要早起。比如,做完作业书桌要收拾好,第二天的课本要整理好,这些,都让孩子自己做。如果孩子忘记带课本、文具等,那可以提醒1、2次。经常忘记,不长心,那就停止提醒,让老师去教育吧!总会长记性的!比如,晚饭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,而是一家人打配合,可以爸爸盛饭端菜,让孩子拿筷子。只有参与家庭、参与家务,孩子才能有责任感,才会有家的意识,才会和父母的关系更亲近。总之,自理能力很重要,别把孩子当“傻子”,相信他们可以做得很好。写在文末这些习惯养好了,你会发现,孩子在学校上课也认真了,做作业也不需要催了,家长也不用再每天嫌弃孩子磨蹭了。就这样,孩子的成绩,还能不好吗?所以,一、二年级的家长,真的别再只盯着孩子的成绩了,多注重孩子的这些习惯,成绩,真的就只是顺其自然的事情。否则,只会亲子生怨,孩子厌学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相关文章
随便看看